董事會及顧問小組

董事會

Edmond Cheuk

Cedar Education Group董事 

Edmond Cheuk是Cedar Education Group的董事,該公司致力於提供領先的幼兒教育服務和解決方案。

Julia Kuehn

香港大學英文學院主任兼英國文學教授

Julia在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和文化領域中進行教學和研究,對維多利亞時代及以後的流行小說和中國相關的旅行寫作特別感興趣。她曾擔任英仕曼亞洲文學獎董事,現為香港大學文學院管理教學方面的事務。

Jo Lusby

副主席
影視和創意產業顧問公司Pixie B的創辦人

周海倫(Jo Lusby)曾任企鵝蘭登書屋北亞區的常務董事。她是香港商業界的知名人士,在英中貿易協會及香港筆會擔任非執行董事,並是香港理工大學創新館的客座講師。 她還與跨國和國際公司的經理合作提供領導發展課程。周海倫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自1995年居住在亞洲。

Shalini Mahtani

祖賓基金會(The Zubin Foundation)創辦人和首席執行官

談到香港社會議題,馬夏邐(Shalini Mahtani)稱得上是最受尊敬的權威人士之一,尤其是多元化和社會包容方面。在創立香港少數族裔福利和患者福利方面的首要智庫——祖賓基金會(The Zubin Foundation)之餘,馬夏邐還成立了社商賢匯(Community Business)——亞洲首個致力於在女性、LGBT、殘疾人士權益方面推動企業和管理層擔當社會責任的團體。 她是香港兒童委員會的成員,也是“有特别需要兒童事務工作小組”的召集人。

Catherine McClelland

Sutton Communications主席兼常務董事

作為文化傳播專家,Catherine McClelland 在世界級藝術機構供職十多年。她深諳藝術活動策略。她的專業領域包括國際新聞宣傳、長期品牌塑造戰略、啟動重資項目(例如新建博物館),並擁有在歐洲和亞太地區的工作經驗。

Angela Wong

捷成集團企業傳訊與行政總經理

黃安凝是捷成集團企業傳訊與行政總經理,也是香港崇德社二社的董事會成員。她參與創立了名為「Strive Gold Team」的項目,幫助本地精英女子籃球運動員入讀大學。

Bonny Wong

副主席
香港國際婦女論壇董事會成員,虎豹音樂基金會理事會成員

Bonny 在大學學習音樂,後獲得英格蘭、威爾士,及香港的法律執業資格。她曾任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慈善事務負責人、西九文化區項目董事會兼行政總裁辦公室秘書。 她在2016年年中離開西九龍,現致力於社區服務。

顧問

Charmaine Chan

《南華早報》文學與設計編輯

Charmaine Chan的新聞記者生涯始於悉尼,之後她在東京和香港的報刊雜誌社工作。她現任《南華早報》文學和設計編輯,也是《亞洲文學評論》前任副編。Charmaine在大學主修新聞學和日本研究。她還三次獲得香港報業公會頒發的獎項。

Joanna Lee

Founder, Museworks Limited

Joanna C. Lee是國際藝術顧問公司Museworks Limited的創始人。她的公司為西方交響樂團制定亞洲傳媒戰略,并曾在紐約卡內基大廳、阿姆斯特丹音樂廳、華盛頓的肯尼迪中心和史密森尼學會輔助承辦藝術活動。她曾在舊金山歌劇團擔任歌劇《紅樓夢》的顧問製作人,也是David Henry Hwang的雙語百老匯喜劇《Chinglish》和李小龍傳記音樂劇《Kung Fu》的文化顧問。她擔任過香港話劇團和多部電影的字幕翻譯,并從2004年以來在香港國際電影節擔當主持與口譯;她也是Museworks Books的創辦者之一,出版了《Pocket Chinese Classics》系列書籍以及年度《珍黃曆》(Pocket Chinese Almanac)。

Shonee Mirchandani,

Bookazine業主經營人

Shonee M Mirchandani是香港最大的連鎖書店Bookazine的業主經營人。在加入家族企業之前,Shonee獲得了法律學士和杜倫大學的MBA學位。她曾經在國際特赦組織、美國盛信律師事務所、偉凱律師事務所和瑞士信貸集團法律與合規部門工作。Shonee為香港本地寫作圈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并成功將家族企業重塑成為香港最領先的經銷商之一。

Jennie Orchard

Jennie Orchard是資深編輯和出版家,也是非營利界和女性組織中的重要成員。她是Room to Read Australia的首位發展總監,為掃盲行動融資百萬,并在十個亞非國家推進兒童教育,從而推動性別平等。目前,她奔走在悉尼和香港兩地,繼續投入於非營利活動。

James Shea

香港浸會大學助理教授

James Shea是詩集《The Lost Novel》和《Star in the Eye》的創作者。《Star in the Eye》獲選Fence Modern Poets系列,也被包括在Poetry Society of America的America’s New American Poets系列當中。他的詩歌也曾發表在《The New Census: 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Poetry》,《Isn’t It Romantic: 100 Love Poems by Younger American Poets》等詩歌選集當中。曾經是香港富布萊特計劃學者的他,現於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擔任助理教授。

Ken Smith

記者和作家

Ken Smith曾為覆蓋五大洲的眾多媒體平台撰寫音樂、文化評論。如今他往返於紐約和香港兩地,在《金融時報》擔任亞洲表演藝術評論人。憑藉優秀的音樂評論,他曾將ASCAP/Deems Taylor Award獎項收入囊中。他是《Fate! Luck! Chance! Amy Tan, Stewart Wallace and the Making of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Opera》的作者,香港電台第四台「清晨妙韻」節目的常任藝術評論家,也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的英語編輯。他的兩本音樂文集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他也是Museworks Books的創辦者之一,出版了《Pocket Chinese Classics》系列書籍以及年度《珍黃曆》(Pocket Chinese Almanac)。

Jeffrey Wasserstrom

作家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的歷史校長教授

Jeffrey Wasserstrom出版了五部著作,其中包括《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和《Eight Juxtapositions: China through Imperfect Analogies from Mark Twain to Manchukuo》,并參與了《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Modern China》等許多書目的編輯工作。他常為新聞報紙(如《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雜誌(如《時代週刊》)、文學評論刊物(如《時代週刊文學副刊》、《亞洲書評》、《洛杉磯書評》)供稿,也是《洛杉磯書評》的顧問編輯。他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的歷史校長教授,也在該校擔任文學新聞項目的歷史寫作導師和法學院客座教授。

Kate Whitehead

自由職業記者

Kate Whitehead在華威大學取得文學學士學位,並在薩塞克斯大學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她創作了兩本香港犯罪小說《After Suzie》和《Hong Kong Murders》。她曾作為編輯就職《英文虎報》和《南華早報》,其後又擔任了國泰航空雜誌《Discovery》的編輯。現在,Kate 是一名自由職業記者。在過去的三年裡,她為眾多國際媒體供稿,其中包括Acumen、BBC Travel、CNN、Forbes、Publishing Perspectives、Time、Travel & Leisure和Women’s Wear Daily。她也在以《南華早報》為首的本地出版物中供稿。

許素細

作家

許素細是十三部虛構與非虛構書籍的作者,她最近的作品包括2018年出版的《Insignificance: Hong Kong Stories》和2017年出版的《Dear Hong Kong: An Elegy For A City》,與Robin Hemley共同創作的《The Art and Craft of Asian Stories: A Writer’s Guide and Anthology》將在2021年問世。她是佛蒙特藝術學院創意寫作和文學翻譯國際藝術碩士項目的學院聯合主任,也是Authors at Large的創辦人之一。身為印尼中國裔,土生土長並久居香港的她,如今若不在機艙裡,大多數時間身在紐約。